散户开始卖茶叶,猪企亏掉数百亿!探寻猪周期拐点,下半年有戏?-云顶集团3118acm

散户开始卖茶叶,猪企亏掉数百亿!探寻猪周期拐点,下半年有戏?-云顶集团3118acm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22-11-01 11:02
字体:

e,关注:

1.行业已进入隆冬:今年一季度,去年还盈利的牧原股份也亏损52亿元,10家上市猪企合计亏损超过150亿元。

2.养猪持续亏损,中小养殖场在现金流压力下不得不退出市场华东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率达到60%—70%

3.作为衡量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今年3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降至4185万头,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7.86%,接近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基本存栏量。

4.近期猪价上涨更多是需求端推动,未来走势要看供给端的具体情况。

5.在非鼠疫和新冠肺炎双重疫情影响下,目前生猪消费疲软,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饲料价格高,成本和售价存在严重的剪刀差,所以行业还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目前看来,这种情况至少要到第三季度才会扭转悲观地说,这个周期要到第四季度才能逆转

6.能繁母猪的猪会被淘汰,未来生猪供应可能会继续减少但目前的生猪数量还是比较稳定和充裕的此外,受猪群结构和生产性能改善的影响,目前还不能简单判断‘拐点’是否来临

这轮最强猪周期何时能逆转市场分化:乐观者认为,4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明显回暖,部分上市养殖公司股价已经有所反映,周期拐点即将到来,谨慎派表示,粮价推高养殖成本,产能尚未完成,供给充裕需求疲软,猪企大幅亏损的局面仍将持续,行业仍将长期处于磨合期

双方还有一个共识,生猪养殖是周期属性最明显的行业之一大起大落之后,开始新的周期是大概率事件,市场在等待猪周期反转

最近几天,证券时报e线记者组深入采访了龙头上市公司,中小养殖户,行业专家等生猪养殖行业参与者,试图展现新一轮上行周期前的真实图景,帮助投资者判断猪周期进程的几何。

大量散户出局。

中小散户养猪户资金技术实力弱,信息不全,防疫水平低,很难活过一个完整的猪周期散户养猪人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在每一轮周期低谷震荡的过程中,他们都能快速反应,实现自我淘汰,或者认亏等待新一轮猪周期上行方向的确认,散户会迅速加入,赶上行情

因此,生猪养殖散户是否完成了去产能,可以作为判断猪周期是否处于底部的依据之一。

河南新乡原阳县农民李华还在坚持,但情绪不高这两年猪价不好,我亏了不少钱现在我只是随便喂它们对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提到的猪价回升话题,李华并不认同去年也涨了一波,但是没多久又跌了,也是亏了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一涨就没人想养猪了

2020年高峰期,李华一个小养殖场,育肥四五百头猪,显得有些拥挤当时猪价接近20元/斤,平均每头利润2000多元目前只剩下几十头肥猪,可供后续繁殖增产的母猪不到十头,养殖场空空如也

在十里八乡周边,像李华这样的养殖规模已经大大缩减,甚至放弃养殖的养殖户不在少数李华说,目前这个村养猪总数不超过300头上一波高价进村的新农民去年退出了,只有几个老农民留了几个维持

为了节约成本,李华喂的猪早就不敢用更均衡丰富的饲料了豆粕价格上涨后,也使用了菜粕等相对便宜的替代品即便如此,散户养殖户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穷养只能用

很多中小养殖户之所以选择去产能,除了成本高价格低的因素外,还有难以堤防的非洲猪瘟即使经常清洗,散户的养殖环境也会有明显的异味,与大型企业严格防疫下的养猪场大相径庭这是散户更容易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的主要原因

这种病无法治愈,也无法预防猪一旦感染了,就用不上了,前期的投入就得白费李华觉得,从去年11月开始,自己家已经有几十头猪非瘟疫死亡,周边养殖户也随时面临疫情,自己也很无奈

养猪持续亏损,中小养殖场在现金流压力下不得不退出市场华东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率已达60%—70%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每一个猪周期都是行业的一次洗牌,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猪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与散户养殖户不同,大型猪企防疫极为严格以沐源股份为例要求进猪场前一周禁食猪肉,隔离三天,洗澡十次以上该公司还强调没有人会例外

5月初,南阳经历了一波倒春寒,室外温度不高,猪圈却恒温25度按照木源有限公司的要求,需要在专门的隔离点待三天才能进厂进入隔离点的第一道程序是非瘟疫采样检测,生物安全员会对包括头发,脸,手,脚在内的所有身体部位进行详细的擦拭和采样只有在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自我消毒程序自我消毒就是短时间内反复洗澡从进入隔离点到最后离场,要洗十多次澡进入养殖区,猪圈单元,离开单元后,要分开洗澡,要求每次10分钟以上

木源还在猪圈的进风口安装了新风系统,猪圈内部安装了精准的通风系统,隔离大部分病毒饲料,车辆,材料等的管理也是极其严格,保证内外相对隔离,做好清洁消毒,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对非洲猪瘟没有特别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只有通过严格的隔离和饲养,才能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最近几年来,公司还积极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据记者了解,其他规模的生猪企业情况类似,均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确保养殖安全

非洲猪瘟是上一轮超强猪周期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当时行业的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猪肉的价格大型养殖企业积极提高防疫水平,补栏成效也开始显现行业产能释放,2019年和2020年赚的盆满钵满可是,伴随着供大于求,2021年至今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降,一路突破成本线,大型猪企开始陷入巨亏状态

2021年,风申万产业生猪养殖板块10家上市公司中,6家上市生猪公司合计亏损近350亿元今年一季度,去年还盈利的牧原股份也亏损52亿元,板块内10家生猪上市公司合计亏损超150亿元该行业已进入隆冬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4月份,猪价较一季度略有上涨,5月份生猪市场价格达到15元/斤左右市场普遍看好下半年猪价,补栏积极性提高,仔猪和种猪价格有所上涨

这一次,猪周期的拐点是否临近。

猪周期性地磨屁股。

对于周期性行业,去产能和供给侧收缩程度是衡量周期性演进进度的重要标准具体到生猪养殖行业,能繁母猪数量的变化与行业产能直接相关

2021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数量达到最近几年来最高水平4564万头,之后开始下降今年3月,全国能繁母猪4185万头,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7.86%,接近4100万头母猪的基本存栏量

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在10个月后显著影响生猪供给,因此生猪潜在供给在2022年4月达到峰值5月份市场供应压力可能迎来边际改善宝期货金融研究所高级农产品研究员分析,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基础存栏量,表明亲代饲养去产能已基本完成,环比下降,同比微涨也表明下一个生产周期商品猪供应压力将明显放缓

毕慧认为,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在二季度末回归正常范围,当前去产能接近尾声。

周期反转的核心是生猪产能在低价期不断缩减,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同时,根据历史经验,生猪价格在周期底部不断波动,第二次见底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虽然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看,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明显,但仍略高于往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低的水平,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较小,总体较为稳定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存量数据达到供需基本平衡点,也需要推算母猪的妊娠期和产量,大概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繁育出仔猪在此期间,猪肉猪的产量将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

从之前的四个猪周期来看,猪价的底部波动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还会继续压缩生猪养殖的产能。

目前市场仍处于周期底部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整体走势呈‘长l’形,是典型的大周期底部形态奥农生物相关负责人在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分析生猪周期走势时表示,从一个大的周期来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数据变化趋势有关,最终与市场供求变化和真实产能波动挂钩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上行周期与前几轮没有本质区别,或者说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推动了周期演变,但扰动因素会更多

或者拐点延迟。

此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股价有所表现,部分股票涨幅较大,但近期受到打压。

目前市场预期周期反转,但实际上产能底部下行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本轮猪周期可能会进一步延长从多方面分析原因:一是近期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影响了养殖户心态,去产能速度阶段性放缓,二是行业集中度提高,大企业被资本市场赋能,提高综合实力,不再追求短期利润即使低价亏本,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还是要保持一定的产能,产能不会瞬间大幅萎缩

在非鼠疫和新冠肺炎双重疫情影响下,目前生猪消费疲软,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饲料价格高,成本和售价存在严重的剪刀差,所以行业还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这种情况至少要到第三季度才会扭转,悲观的认为要到第四季度才会扭转

上述牧原股份负责人也表示,虽然目前有行业认为二季度将是生猪市场的拐点,但公司对中长期周期的判断仍较为谨慎从短期来看,公司认为下半年市场会好转

奥农生物相关负责人预计,今年三季度猪价将逐步呈现上涨趋势进一步说明,去年以来生猪市场已经积累了产能,存栏量必然会继续减少这种存栏变化对应的是仔猪的出生,再到育肥和出栏,已经开始对后续的市场供应关系和生猪价格走势产生影响母猪存栏量减少10%以上,对应的肥猪出栏价格会相对明显

国内生猪市场是否接近拐点根据唐人神相关人士的判断,大概率是3月份的低点,今年将维持整体上升趋势,第四季度将维持高点

从毕慧的判断来看,伴随着供需格局的逐步改善,当前生猪市场现货价格将继续在底部反弹,价格重心将有所上移但在母猪和生猪绝对数量不低的情况下,整体反弹高度会受到限制同时,从仔猪和母猪的价格涨幅来看,仔猪的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母猪,这也预示着下半年市场较为乐观

希望回复记者,猪价是供求决定的目前生猪出栏数量比较稳定和充足一季度生猪出栏量达1.95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4%每年之后的1—2个月是全年的需求淡季,4月份需求逐渐回升,对猪价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近期猪价上涨更多是需求端的原因,未来走势要看供给端的具体情况

希望此轮淘汰能繁母猪,同时同步进行母猪优化改良,逐步提高关键生产指标一些市场参与者会淘汰低效母猪,同时补充高性能后备母猪

因此,目前能繁母猪数量虽然在下降,但由于猪群结构和生产性能的改善,后续生猪供应量下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新的希望是,未来生猪供应量会继续下降,但目前的生猪量还是比较稳定和充裕的此外,伴随着猪群结构和生产性能改善的影响,目前还不能简单判断拐点是否到来

高成本或加速周期推进

在猪周期持续触底的时期,粮食价格达到历史新高,增加了养殖端的成本压力但消费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和农民上下纠结但客观上,成本与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可能会加速猪周期转换的进程有人认为,如果行业转暖,高粮价成本向终端的传导会变得顺畅,从而推动猪肉价格走高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反映粮食价格最重要指标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屡创新高今年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再次出现了短期暴涨数据显示,从2020年初到2022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上涨超过65%,至170.1,为该指数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3月玉米收购均价为2865元/吨,环比增长1.8%,较2014年8月的历史高点上涨285元/吨

在高粮价的推动下,饲料企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频繁上调产品价格,饲料价格的高企无疑加剧了生猪养殖的成本压力,因为猪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50%~70%一般情况下,在猪饲料生产中,蛋白饲料主要由豆粕提供,占25%,饲料主要由玉米提供,占65%

对于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高成本现状,傲农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整体来看,粮价上涨推高养殖成本的问题明显,也会加速产能的持续去工业化。

目前生猪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但粮食价格已经上涨到高位高成本下,养殖企业压力大但如果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粮价居高不下,价格传导机制会更明显对于高粮价对养殖端的影响,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由于高粮价,目前每斤猪肉的成本比以前高出1元左右,这部分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下游的猪价上

无论哪个生产环节起作用,只要影响到成本或效率,生猪部门长期赚不到钱,就会形成减产,最终导致猪价上涨长期来看,如果原料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将对生猪养殖成本线和长期猪价起到支撑作用而对于高粮价对生猪养殖业的长期影响,奥农生物上述负责人认为,本轮即将到来的周期上行,原料价格肯定会比上一轮高,最终会体现在猪价上,防控成本也会体现在未来的价格上

不过,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马莉媛认为,生猪养殖的成本是多样的,高成本不一定能带来高猪价和高利润决定猪价的根本因素是市场供求格局,成本决定价格支撑成本和猪价共同决定了利润水平

唐人神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价格短期内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不受成本影响长期来看,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各种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周期底部会逐渐上升利润水平短期会受制于食品价格的上涨,长期基本不受食品价格影响

4月份以来,猪价回升,粮食价格下降,养殖压力暂时缓解在4月份退出一级跌幅过大预警区间后,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5月9日至13日一周,全国猪粮均价为5.35∶1,连续三周以上处于5∶1至6∶1之间,回升至《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工作方案》设定的二级跌幅过大预警区间

行业格局迎来新变化。

每一个猪周期都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这一轮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得到体现企业跨周期能力的提升也在深度影响周期进度,这是导致本轮底部周期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因素

公开资料显示,生猪出栏前20强企业占全国总出栏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9.76%提高到2021年的20.3%,生猪养殖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兽医研究所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年产500头以下的养殖户比例下降到40%,规模养殖场占比60%

永益咨询的数据显示,4月份,样本地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13%,但集团养殖场环比上升3.8%4月份,生猪30强企业能繁母猪940.5万头,占全国能繁母猪总数的22.5%,集中率比2021年末提高0.9%

在养殖亏损和持续现金流的压力下,中小型养殖场继续分散经营,但资金实力较强的集团养殖场保持稳定,这也说明养殖行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毕慧表示,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头部企业产能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增长,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奥农生物相关负责人也认为,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强,产能集中度将继续体现新周期可能出现的高成本压力,将进一步考验养殖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大型企业的目标不是单个周期赚钱,而是着眼于长期平均利润生猪养殖行业投资大,需要消耗更多资本在新的周期下,企业要看如何有效利用已经形成的产能,实现相对更好的成本他说

下游模式也在改变目前,在双重疫情影响下,国内生猪养殖业在生产,物流,销售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形势,防疫成本不断增加,终端需求也受到阶段性限制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猪改肉政策的持续实施,养殖端下游正在经历屠宰企业产能分布重塑,产业链整合布局加速的过程

中国的生猪市场延续了多年来北猪南调的供应格局在猪转肉政策的引导下,对本地生猪屠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改变了屠宰行业的生产和流通格局,下游需求逐渐从热鲜肉调整为冷鲜肉河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屠宰行业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居民的猪肉消费习惯决定了过去生猪屠宰与消费场所的距离较近,所以之前主销区屠宰能力较强在猪改肉政策下,生猪产区屠宰能力需求增加,销区养殖能力需求更加迫切这种区域性的市场格局变化正在逐步进行,养殖和屠宰企业也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终端,伴随着调理菜等终端消费模式的兴起,肉类食品的需求模式发生了变化不过,毕慧认为,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仍以鲜肉为主,调理蔬菜的上涨对猪肉需求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预制菜的出现是源于社会需求,具体需求能不能增加还得适应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奥农生物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装配式菜市场仍需观察熟食蔬菜的消费需要考虑替代哪种猪肉消费,也需要观察这种替代带来的是等量消费还是增长消费该人士称,如果是点对点消费,那么对生猪需求的影响不大

行业如此,猪周期的拐点何时到来等着瞧

13.7k
ad555
- 广告服务 - 加入云顶集团3118acm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云顶集团3118acm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网站地图